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会议通知
·关于推荐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论证
·2017年3月22日华北制冷、
·制造业及大健康产业资深专家库的
·对标创新降本,科理咨询先行
·探讨中国智能制造升级解决方案,
更多>>新闻中心
·日前我协会资深专家与国家康养行
·河北省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协会等1
·工程机械行业市场周期研讨会
·《关于深化制造业金融服务 助力
·走进太行老区 服务经济建设
·第20届天津工博会圆满落幕
·河北省企业联合会河北省机械工业
更多>>联系我们

河北装备制造网

地址:石家庄市合作路81号

电话:031185869675(办)

邮箱:1318080586@qq.com

网址:http://www.hbjqx.com

邮编:050051

管理创新
中机联王瑞祥会长在全国机械工业强化管理加快转型升级推进大会上的讲话
浏览:2179次
            中机联王瑞祥会长在全国机械工业强化管理加快转型升级推进大会上的讲话
来源:    2014-07-14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创新企业管理 推进转型升级

为实现机械工业由大变强提供有力支撑

——在全国机械工业强化管理加快转型升级推进大会的讲话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 王瑞祥


(2014年7月10日) 

同志们:

  今天,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组织行业相关单位,共同召开“全国机械工业强化管理加快转型升级推进大会”。会议的主题是: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落实行业“十二五”总体规划及企业管理规划,总结工作、分析问题、交流经验、学习考察,提出强化管理、加快推进转型升级的思路措施和指导性意见,促进行业企业管理水平提升和“十二五”规划目标如期实现。这次会议得到了工信部等政府部门的指导支持,得到了行业企业的热烈响应,得到了马鞍山市委、市政府的有力协助。在此,我代表中机联和会议承办、协办单位,向各与会代表表示热烈欢迎!向工信部和马鞍山市委市政府等部门领导表示衷心感谢!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机械工业管理进步的主要工作成效

  改革开放30多年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机械工业发展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从2000年到2013年底,全行业资产总额从1.96万亿元提高到16.15万亿元,增长了8.25倍,年均增长17.63%;主营业务收入从1.36万亿元提高到20.43万亿元,增长了近15倍,年均增长23.11%;实现利润从541.7亿元提高到1.41万亿元,增长了26倍多,年均增长28.53%。短短10多年时间,我国机械工业在坚持转型升级、振兴发展的进程中,完成了量的积聚,成长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制造业大国。机械工业平稳健康发展,企业管理创新,起到了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1、广大企业发挥主体作用,不断创造管理新经验新成效。

  企业作为行业发展的主体力量,近年来,在转型升级促进发展的进程中,积极探索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不断深化的新形势下,企业管理的新思维新途径新方法,并在实践中不断创造新经验。

  一是战略管理日益受到重视。随着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的加快,一批先行企业已自觉将战略管理提到重要议程。陕鼓集团从新世纪初开始,全力促进企业发展战略从单一产品供应商向全方位的系统集成商和系统服务商转变,从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和资本运作转变,使企业完成了从制造向制造服务的升级,有效规避了市场经济周期变化,降低了经营风险,企业效益获得明显提升,成为国际同行标杆企业。华菱星马集团瞄准市场需求,坚持以创新驱动战略推进企业能力提高,潜心多年研制成功自主品牌发动机,赢得市场和客户认可。万向集团公司精心谋划海外经营战略,通过夯实基础,狠抓国内企业技术更新,构建海外市场基地,解决市场、技术、人才、管理等诸多问题,实施本土化经营,取得实效。大连重工•起重集团通过抓住“搬迁重组”机遇,全面实施结构调整、技术升级、改革创新、对外开放、人才兴企等发展战略,实现了战略整合与管理优化。同时,东方电气公司实施六电并举战略,重谋市场布局,北汽福田公司产品晋级、战略致胜等思路措施,都是企业实施战略管理的成功典范。

  二是体制机制与管理模式创新力度加大。以深化企业体制机制改革,促进管理模式创新,激发员工原动力,成为众多企业的选择。上汽集团创造的“人人成为经营者”管理模式,将企业内部管理模拟市场化、管理手段数字化、协作关系货币化、核算单位最小化,将员工身份模拟“经营者”,实现了从精益生产到精益管理到精益经营。得到有关领导同志和工信部的认可,组织在全行业推广。常熟开关厂坚持“拉大”、“缩小”双战略(即拉大与国内同行差距、缩小与世界先进同行差距)和做精做强的精品战略,定位高端,取得系列创新成果,从一个即将倒闭的亏损企业,一跃而成为行业领头羊。吉利集团提出让所有员工“认准一个方向,坚定一个信念,凝聚一股力量,提炼一种精神,完成一个使命”的人本化精神管理,同时配以“人岗匹配”为核心、“三资”为标尺、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为平台,不断创新人力资源管理。三一集团提出“信任一支团队,授予一面旗帜,颁给一个番号,提供一笔资金、实现一个目标”,实现盈利后,再给一定的股权的机制,集团至今没有出现高管离职、兄弟分家的情况。齐二机床公司针对近年来市场环境严峻、企业经营发展问题凸显的现状,加大了组织机构、生产、技术、质量、人力资源和财务、销售等管理环节的改革力度,逐步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管理模式。

  三是不断巩固加强基础管理。从调研的情况看,管理先进企业的共同点,都是基础工作打得牢,基本功扎实。安徽合力叉车公司视精益生产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持续推进工艺、管理标准和生产流程等规范化,将精益管理从生产环节发展至全产业链,使企业连续23年保持行业第一。齐重数控公司坚持以精细化管理为主线,以体系建设、风险管理、过程监控、技术创新为重点,苦练内功,提升企业应对市场变化和抵御风险能力。上海日用友捷公司坚持数年通过可靠性工程推进质量管理。从可靠性研发、可靠性设计到可靠性试验等各个环节,确保产品质量,实现了销售收入年20%的增长。上锅公司常年坚持开展生产作业及环境的安全环保建设,开展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体系运行,从计划、目标、培训、检查监督等各方面实施精细化控制管理。重齿公司重视从企业价格管理入手降本增效,通过设立价格核算专门机构、组织专业人员业务培训和开展降本增效活动,使企业每年仅采购成本节约就达1000多万元。一重集团从完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入手,强化质量过程控制,为保证国家重点工程设备质量和开拓新产品市场奠定了基础。

  四是注重提升管理信息化水平。适应信息技术及先进生产要素的挑战,以管理信息化促能力提升,正日益收到成效。共享集团以建立数字化工厂为目标,通过建立按单件、班组核算为基础的精细化成本管理体系、关键制造过程计算机控制系统以及全数字化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等,使整个企业进入管理全面数字化新阶段。潍柴集团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产品价值链为主线,以信息系统集成为手段,使企业各项业务协同管理、协同动作,打造了高效精益供应链,提高了企业整体竞争力。徐工集团以全面提升企业运营效率和竞争优势为目标,构建了智能运营管理体系,对内加强各业务环节的流程、运营管控和经营分析,对外构建客户端智能运营管控中心,有效整合了产业链资源。远东集团打造了一网两平台的全球门户网站,创造了新的商业模式。上海三菱公司建立企业内部信用风险管理体系。瓦轴集团建立信用管理计算机控制及分析系统,采取经营活动全程信用管理。行业企业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升,不断催生出新的成果。据统计,在近10年的行业300多项创新成果中,信息化成果占了65项。

  五是持续开展企业文化建设。近年来,企业文化建设方兴未艾,涌现出很多典型企业和典型经验。徐工集团坚持数年持续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积淀形成了以“担大任、行大道、成大器”为核心价值观的特色文化,并代代相传,不断发扬光大,使文化精髓融入了徐工的血脉,铸就了徐工的魂,将徐工事业不断推向高峰。潍柴集团针对重组后不同企业间的文化现状,以潍柴原有的“同心”文化为基础,博采众长,打造以“包容、沟通、责任”为主要内涵的集团新文化理念,全面实施企业文化重塑,取得成效。沈鼓集团从遵守制度,执行制度、坚守制度,视制度为生命的精神入手,积极重塑员工的工业精神和理念,积累形成了沈鼓人的独特文化,促进企业创新发展。上述三个企业先后荣获中国工业大奖表彰。东方汽轮机厂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行化为品”、“品化于形”的“四化”方针,树立“塑造人品、创造精品”的理念,打造具有东汽特征的文化元素符号,提升企业品牌形象。广西柳工集团紧扣“行动学习”的主线,通过成立党组织工作演练中心、柳工国际管理学院与形成上百门品牌课程,组建千名讲师队伍的“十百千工程”,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努力打造世界级的人才队伍。湘电集团积极推动与职业院校的产教结合、校企合作,通过订单培养、在岗培训等多种形式,培养技能人才队伍。换成江淮汽车学习型组织。吉利汽车公司根据企业实际,开展以问题文化为基础的“元动力”工程,在全体员工中形成了以查找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推动企业发展的积极文化。

  2、行业组织发挥资源优势,积极引导推进企业管理进步。

  近年来,按照国务院总体规划部署和质量、品牌、人才等发展纲要要求,机械行业以“十二五”规划及专项规划为抓手,全面推进以提质增效升级为中心的行业引导服务工作。在坚持贯彻质量兴业、人才强企等战略中,大力推进企业管理全面提升,为促进行业转型升级和实现平稳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中机企协连续五个五年坚持组织制定并实施行业企业管理发展规划。坚持以现代化企业管理示范工程为平台,开展对典型企业、典型管理成果、典型先进人物的挖掘、遴选、培育、总结和宣传推广。坚持基于胜任能力的人力资源开发服务平台,开展机械工业特有工种职业鉴定和行业劳动定额标准化工作。坚持为政府、行业、企业服务的研究咨询平台,通过对国内外领先企业的对标分析、发布研究成果, 提供行业信息和政策解读。受工信部委托,组织开展了“人人成为经营者”管理模式推广试点工作。近十年来,先后有3000多家企业分别获得信用企业、管理达标、管理进步示范、现代化管理企业称号,近1000名企业主要领导获得优秀企业家等称号,取得创新管理成果380多项。编制国家职业、劳动时间标准100余项,鉴定人数逾30万人;承办11届国家级职业技能竞赛,产生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7 名,全国技术能手21名。中机质协长期坚持融合质量信得过班组建设与QC质量小组活动双推进,创新群众性质量管理内涵和先进方法,推进全面质量管理取得很好效果。至今“双代会”活动已坚持了33届,成为展示成果、分享经验、引导方向、最具行业特色和影响力的品牌活动。迄今,累计注册的质量管理小组、质量信得过班组达到300多万个,直接创造经济效益630多亿元;19家企业获得全国质量奖,125家企业获得行业质量奖及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称号, 136种产品获用户满意产品。

  安全卫生协会积极从源头参与,发挥优势作用。主持起草的《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由国家安监总局批准发布,成为行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行标。组织起草了《机械制造企业班组安全生产标准化导则》和《评定细则》,并在行业企业大力推广。几年来,培训企业安全管理人员500多人;评审行业一级达标企业295家,二级、三级达标企业7000多家。2013年,全行业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与2009年相比,分别下降了35.3%和32.1%。机电价格协会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努力帮助企业加强内部成本核算,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近年来,培训价格专业人员千余人。同时,在政府部门支持下,与有关专业协会合作,开展电线电缆重点产品价格监测工作, 积极落实国务院专项治理规定,对加强行业自律、规范市场行为、促进产品结构优化升级,起到了积极作用。

  工艺协会以促进工艺管理为突破口,通过积极引导企业严格工艺纪律、提高工艺水平、积极开展终身成就奖、杰出青年奖和优秀工艺师奖等平台,推动企业工艺管理水平整体提升。机械政研会努力搭建行业文化服务平台,通过调查研究、专题研讨、经验交流、成果发布等形式,引导企业加强文化建设,提升软实力。截至目前,已连续举办10届企业文化研究评选活动,出版《企业职工职业道德教育》等一批图书,评选出优秀成果600多项。教育中心积极开展人才需求调研,协助政府并主动组织制定了国家重点领域人才培养和行业“十二五”人才培养规划。开展了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对接、职校师资培训和竞赛等活动,为促进行业转型升级积极提供人才支撑。

  中机联通过编制组织“十二五”质量发展规划、建立近200质检、计量机构及认定30多家产业集聚区等途径,构建行业服务体系平台;通过开展品牌战略推进、质量兴业专项行动以及质量监测和特种人员培训等渠道,推进行业质量上水平。受委托组织开展了专业人员继续教育培训、职工技能大赛等活动,完成了政府委托的40万人培训计划。通过联合行业相关单位共同开展调研、举办活动、推举典型、下发总体指导意见等方式,形成合作合力,坚持引导行业强管理促转型促升级。

  3.行业企业合力推进,积累了宝贵经验财富。

  多年来,机械行业企业为推进管理进步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和实践,留下很多值得总结的经验财富。

  一是坚持弘扬重视企业管理的优良传统。机械工业具有重视企业管理的优良传统,并有着良好的传承。几十年来,从树立“马恒昌小组”民主管理的典型起始,先后通过组织开展抓典型、树标兵、学先进、练内功等各项管理活动,推动“大庆精神”、“鞍钢宪法”、“两参一改三结合”等先进管理理念方法(不是理念和方法;两参一改三结合在鞍钢宪法中)在行业得以落地;结合行业特点实施的“全面质量管理”、“工艺突破口”、“三改一加强”、“三大战役”等活动,收到了成效。近年来,外部环境与行业发展均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各级行业组织和广大企业始终坚持重视企业管理的信念意志不动摇,工作体系平台?不松散,专业人才队伍不松懈,坚持“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的工作方针,结合自身实际,学习借鉴先进管理理念经验,共同推动行业企业管理不断加强,不断上水平。

  二是坚持持续推进管理进步的职业坚守。几十年来,机械工业主管部门与企业经历了多次的改革重组,但无论是在哪个时期,行业对企业管理进步的引导推进始终没有停顿。新世纪初期,中机联成立后,与行业各管理型社会组织,始终将行业企业管理作为行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推进行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并注重传承行业的优良传统,整合资源、发挥优势,共同推进行业企业管理进步。坚持几十年的企业管理示范工程、信得过班组和QC小组以及企业文化塑形等活动,都发挥了很好作用。

  三是坚持发挥企业对管理进步的主导作用。近年来,在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的形势下,机械企业在一批先进企业的引领下,始终坚持以管理创新的探索实践和成效,为行业企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数据显示,管理示范企业连续三年资产、销售收入、利润的增长幅度,比行业平均水平高出14.7、5.7和16.7个百分点;资产利润率高出行业平均水平5.9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高6.3个百分点,均以良好的运营情况,排名在行业前列。同时,以一批管理创新的企业、成果和经验典型,引导着企业管理进步的方向。

  二、机械工业企业管理面临的形势

  当前,机械工业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企业管理作为决定未来发展的基础保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抉择。

  (一)企业管理的基本内涵

  企业管理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对生产要素进行科学配置,使之有效运转、能够发挥最大效能的管理理论和管理行为。企业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同时也是一门管理科学,学科交叉、内涵丰富,动态性、理论性、实践性很强,对企业的效率、质量、安全、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至关重要。

  1、基本内容。管理既是企业运行的基础,也是企业发展的软实力,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其基本内容包括:企业战略管理、生产管理、科技管理、质量管理、物资管理、设备管理、财务管理、经营管理、环境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以及文化建设等。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与科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市场化改革日益深入与管理的不断出新,衍生和赋予了企业管理新的理念、内涵与模式。其中人本管理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战略管理被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精益管理从一种生产方式升华为一种优秀管理理念。通过流程再造强调管理的协调性与有效性,以风险预警和过程控制为抓手实施全面风险管理,以实施绩效管理提升管理的质量与水平,成为现实企业的最佳选择。总之,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市场化日趋完善,企业更加注重管理创新实践的系统思考。为此,直接推动了企业管理理论的不断丰富与发展,推动了企业管理实践的持续延伸与拓展,形成了众采纷呈、生生不息的生动局面。创新成为企业管理不懈追求的永恒课题。

  2、突出特点。机械工业是基础性战略性产业,也是市场竞争性产业,其企业管理除了呈现出一般共性的特点外,还具有制造业管理的特质和要求:一是系统协同性强。机械工业产业面宽、且个性化、多样化需求强的特点,决定了企业管理系统的复杂性。管理内容宽泛,并存在相对独立性,整体运作表现出环环相扣、缺一不可的有机整体,相互配套、相互促进、协调联动,任何一个环节存在或出现问题、满足不了要求,以及管理缺位、管控脱节,都会带来全局的负面影响和损失。二是技术含量高。机械工业作为竞争性行业,投资大、门槛高,产品生命周期短,技术更新换代频繁,产业价值链长、上下游关联度高。因此,要求对于市场反映的速度要快,对于投资决策操控能力要强,对于技术发展趋势把握的要准,对于产品质量管控要严,对于设备利用效率要高,对于资金周转要快等,显然采用常规手段则力所不及,必须运用信息化、高科技的现代管理手段与之配套,以确保管理流程各环节及时联动到位,确保企业能科学有效运行。三是涉及领域广。随着机械工业开放型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在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和“引进来、走出去”的实际运作中,管理内容更为丰富,管理方式更为繁杂。不仅需要具有国际化发展的谋略,加强对国别政策研究、知识产权保护、民族产业安全、产业损害预警、解决贸易摩擦、应对技术壁垒、内外文化融合等涉及政治、经济、法律、人文等学科知识学习,还要具备国际性企业的实际管理能力,这对企业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也使得管理的任务更加艰巨。四是责任使命重。机械工业是国家战略性产业,励志振兴、实业报国是行业的共识与准则,实现机械强国目标是行业最高的价值取向。构筑企业核心价值观要以民族复兴和行业使命为基点,与爱岗敬业和职工切实利益及自身价值实现有机结合,使先进文化在企业生根,使先进管理在企业生效,使大国风范在企业展现,不辱行业的责任与使命。

  3、根本职责。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要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的要求,企业管理的根本职责应是:通过管理思想现代化、管理组织现代化、管理方法现代化、管理手段现代化,促进企业打造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核心竞争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为机械工业由大变强创造必备条件。

  (二)机械工业企业管理面临的挑战

  经济全球化快速推进与科技革命酝酿新突破的时代特点,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乃至社会的组织结构和文化元素。企业作为经济社会的细胞,管理作为企业的必修课,无可回避地面临着严峻挑战。

  1、软实力竞争的挑战。随着后危机时代全球范围内的跨国商品、服务交易、国际资本流动的规模和形式的变化,以及新技术革命对实体经济的颠覆性影响,新一轮国际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国际分工、竞争方式的大调整、大变革已经来临。美国等发达经济体正以高新技术为依托,发展高附加值的新型制造业,继续抢占竞争优势,以维护其产业霸主地位;新兴经济体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以实行优惠政策,积极承接先进发达国家制造业转移,在传统产业领域对我形成挤压;投资和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加剧了机械工业市场竞争残酷程度。国际竞争趋势已经表明,管理作为支撑重塑竞争优势的重要基石,已在智力、人才、文化等方面成为市场竞争的焦点,提升管理软实力的任务变得更加紧迫。一篇国外专业管理机构撰写的《中国制造业管理报告》中指出,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口,融合中西、集百家之长,探寻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的中国式管理理论体系迫在眉睫。一语道出了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应对全球制造产业竞争的关键所在。

  2、强基固本的挑战。目前,我国机械工业已成为制造大国,但大而不强,其中除了科技水平的差距因素外,管理的滞后与差距也相当明显。从这次中机联与各承办、协办单位对近千家企业管理现状的调研情况看,主要存在着总体发展不平衡、思维观念不适应与统筹运行不协调等问题,使得企业基础不牢、根基不稳,制约了企业的提质增效升级和持续发展。

  总体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发达地区与现代化生产程度较高和管理基础较好的部分大中型企业,企业管理的水平相对较高,运行状况较好;而生产经营较困难、管理基础较差和一些中小或微型企业、私有企业,问题比较集中,水平差距较为悬殊。大多是资金投入不足、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手段相对落后、管理创新能力薄弱。思维观念不到位主要表现在:现代管理知识理论缺乏,思维方式陈旧,思想认识不到位。一些企业仍墨守成规,习惯传统的思维定势,与国际化、市场化和改革开放的大形势新趋势不相适应,对管理的重要性和作用理解认识不足,仍作为软任务。“重经营轻管理”、“一俊遮百丑”等思想倾向还没有得到根除;将管理“说在嘴上、挂在墙上”、“为管理而管理”、“忙时抓一阵、闲时放一边”等现象时有发生。统筹运行不协调主要表现在:管理未纳入企业整体规划,管理各环节缺乏统一标准,基础性不到位不匹配,导致管理运行缺乏协调性和有效性。如基础管理方面存在管理制度化建设滞后,高效管控能力不足,管而不控的现象普遍存在;管理手段方面存在信息系统不健全,业务流程和控制活动上线水平低,存在大量信息孤岛,信息化支撑作用难以发挥;国际化经营管理与管理创新方面,知识水平与运作能力不足,总体处在学习模仿阶段,趋同化、定制化严重,难以取得实质性突破。特别是在投资并购、资源整合、文化融合等实际运作中,由于管理水平不足带来的盲目性而导致的潜在经营风险,不同程度地存在。

  3、持续发展的挑战。当前,国内外各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在经济增长速度换档期与经济调整阵痛期相互交织、有效需求与有效供给矛盾突出的背景下,保持行业企业持续稳定发展困难较多、难度较大,对此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

  今年1-5月份统计显示,机械工业经济总体运行延续了去年下半年开始的增速高于全国工业的态势,行业工业增加值增长11.3%,高于全国工业增加值增幅2个百分点;1-4月(换1-5月)主营业务收入65664.96亿元,同比增长12.41%;利润总额4353.19亿元,同比增长20.49%;出口贸易总额1234.44亿美元,进口贸易总额1007.93亿美元,贸易差额226.51亿美元。总体看,机械工业经济依然保持平稳增长,但下行风险依然存在,务必引起高度重视,做好应对预案。一是从去年下半年起财务费用同比增幅重拾升势看,今年要有融资环境趋于严峻的清醒认识;二是去年四季度开始,应收帐款同比增幅逐月加快,要做好应对货款回收困难加大的思想准备;三是库存同比增幅逐渐走高,对此应予引起足够警觉;四是订单同比增幅前三个月逐月回升,但4-5月明显回落,值得高度警惕;五是机械产品价格指数低于100,对产品价格下行、需求低迷仍不可掉以轻心。

  保持行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要主动从困难和问题中找出管理的短板和瓶颈,通过强化管理防御风险、降本增效,向管理要质量、要效益、要增长,保持行业企业良好的发展势头。

  综观宏观经济新形势,面对行业发展新挑战,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既要看到对企业解决矛盾问题形成了倒逼压力,又要看到为企业强化管理创造了极好机遇,进行管理变革的阻力和成本也会相对降低,管理变革的效果也会更加显著。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以本次会议为起点,共同掀起一个强管理促转型促升级的热潮,推进机械行业企业管理取得新进步。

  三、强化企业管理加快转型升级的总体要求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也是“十二五”规划实施的第四个年头,以促进管理软实力提升加快转型升级、确保行业“十二五”规划目标实现,是我们当前要特别关注的重要环节,也是我们这次会议的主要宗旨。会议印发给大家的《机械工业强化管理推进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中机联牵头、组织相关协会共同制定的。“意见”涵盖了对强化管理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工作原则、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内容很全面,也较具体,供大家工作参考。在此,就如何贯彻实施好“意见”,真正实现促进行业企业管理软实力提升,提几点工作要求:

  1、要坚持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武装头脑,提高对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论断,是党对新时期市场与政府关系理论的重大突破,是我们思考决策经济工作的根本基点。要认真学习领会其精神实质,研究新理论蕴育的深刻内涵,思考新理论对经济及管理带来的新变化;研究现代管理理论的新动态新发展, 自觉提高理论认知,用全新的思维重新审视我们曾熟悉的制造业,树立起以全球优质资源能力为我所用的全球资源观;以制造模式升级促进发展的产业融合观;以及以有效驾驭应对快速变化的动态可控观,以战略思维的转变为管理创新奠定思想理论基础。

  要认真比照先进企业管理经验和案例,紧密联系自身实际,对标查找在管理领域的差距和不足。深刻认识加强企业管理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企业提质增效升级的现实选择,是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走向国际化的必由之路。摈弃“重硬轻软”、“重物轻人”、“重近轻远”等偏颇, 树立管理是企业必备基本功,是重要内生原动力,是持久效益源泉的观念理念,自觉将管理纳入企业发展的整体规划。深化强管理是“一把手”工程和第一责任人的定位,企业主要负责人要带头加强学习,开阔眼界,提高理论素养和认识水平,当好管理创新的领头人。

  行业企业都要积极营造强管理、促转型、促升级的浓厚氛围,通过各种媒体和形式多样的活动等形式,宣传管理新理念、新典型、新经验,提高广大职工对强管理的认同认知,为进一步推进管理创新奠定好思想和群众基础。各级行业组织要协同做好服务工作,以培训、咨询、交流等方式,营造行业氛围,为企业创造环境条件。

  2、要切实建立健全管理工作体系,为创新管理提供组织保障。

  企业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项终身事业。它不仅贯穿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涉及企业工作的方方面面,关乎企业的每一个干部职工,也关系企业的生存现状与长远发展。可以说,无处不在,无所不包。要切实加强对企业管理工作的领导,从构建工作体系入手,自上而下、因地制宜地设置机构、落实人员、明确责任,建立起企业管理的责任机制,把管理的任务和责任层层分解落到实处。要注重广大员工的广泛参与,注意发挥各级党组织、群团组织、特别是职代会在企业管理中的优势作用。注意通过班组民主管理、安全管理以及质量信得过班组等多种形式,把管理的责任传递到最基层,传递到每一个员工。同时,注意激发一线员工的管理潜能和创新管理的积极性创造性,通过岗位技术创新等形式,使企业管理工作体系延伸到末梢,成为全员的自觉行动。

  要注重建立企业强化管理、创新管理的长效机制。实现从战略上整体谋划,职能上各负其责,机制上统筹协调,方法上齐抓共管,责任上风险共担;实现企业管理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化、全覆盖;无漏洞、无死角、无缝隙、无间断,并以持续改进不断催生管理创新。

  要积极构建企业管理行业组织体系,建立在政府主导支持下的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行业为平台,优势互补、协同共进的组织和工作系统。中机联作为综合性协会要重点做好牵头、组织协调和资源整合等服务工作;各行业组织重点是管理型协会要注重发挥优势、开拓领域、各司其职做好专业性服务工作。同时,共同积极争取政府部门的指导支持,在政策规划与政策辅导、信息沟通与反映诉求等方面,争取指导和帮助。广大企业要主动用好政府及行业的优势资源和体系平台,努力探索实践,创造企业管理创新经验,为行业管理进步贡献力量。

  3、要针对管理的薄弱环节实现重点突破,确保强管理取得成效。

  当前,要紧紧围绕稳增长、提质增效升级的中心任务,针对企业管理的主要矛盾症结,集中全力实现重点突破,取得成效。

  一是要在企业组织模式转变中实现突破取得成效。按照促进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加快推进企业实现多元化股权模式、集团化组织模式和网络化产业模式转变,以中国制造模式创造带动中国特色企业管理出新。要加强对先进管理模式的学习借鉴,认真汲取精益管理模式的精髓,认真学习借鉴“人人成为经营者”等先进管理方式的精华,结合自身实际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科学管理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先进管理的效能。同时,要主动适应企业产业链提升、服务业发展等业务模式和商业模式的转变,解决好制约企业提质增效升级的管理问题和矛盾,提高企业在高端产业链条上的价值增值能力。特别要注意解决好影响企业经济运行和改革改制过程中,涉及体制、人事、分配、文化等管理新课题, 为稳增长、促改革奠定基础。

  二是要在提升企业战略管理能力中实现突破取得成效。企业发展要准确的市场定位、科学的发展规划、明确的发展愿景目标和实现目标的路线图。要认真研究和正确把握发展大势和国家政策,根据市场需求、自身条件,搞好企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制定完善各项制度和保障措施,不断提升企业战略管理能力,保证企业战略制定的科学性和实施的有效性。要密切关注跟踪信息技术等先进要素对传统产业发展路径以及对企业管理带来的革命性变革,学会运用新知识新理念新方法新手段,改进提升自我管理水平。

  三是要在强化企业基础管理中实现突破取得成效。要按照整体优化的要求,完善企业合理组织架构,从企业预算、财务、研发、工艺、制造、质量、安全、销售及风险管理等各个环节,清晰职能分工、明确目标任务、制定工作标准、规范工艺和管理流程, 并形成制度体系加以固化。同时,按照统一考核体系,完善检查监督,强化运营掌控, 推进企业基础管理实现标准化、规范化、流程化。

  四是要提高企业管理信息化水平中实现突破取得成效。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要从长计议、舍得投入,杜绝 “好高骛远”、“眼高手低”,防止“赶时髦”做表面文章。通过积极推进管理信息化共享平台建设,通过企业内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整合物资流、资金流、信息流,避免出现信息孤岛,促进企业从单项管理向综合集成管理转变,从信息应用向企业流程重组优化转变。通过与行业间、企业间以及跨行业间的信息共享,增强协同制造能力,促进产品、服务和流程创新,降低管理成本。通过运用信息化手段,改进规范国际化管理方式和管理行为,规避风险,提高盈利能力,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促进企业管理现代化。

  五是要在推进企业人才培养方式变革中实现突破取得成效。人是企业的第一要素,是企业间竞争的重要资源。要下力气解决好领导型人才培养和接替问题。选好企业领军人才,建立职业经理人队伍,构建好企业顶层的组织体系。要用心解决好骨干型人才认同和激励问题。科学制定实施按劳分配、按资分配、按知分配的人力资源管理与激励政策,根据企业特点和实际,推动形成企业骨干人才长中短期的激励长效机制,增强骨干人才对企业的认同感责任感。要注意解决好潜力型人才成长和开发问题。建立人才开发、管理、考核、使用等完善工作体系,发现挖掘潜力型人才,形成企业生生不息的持续创新能力。同时,三类人才的养成也必将会对创新企业管理提供组织保障。

  六是要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中实现突破取得成效。企业文化是企业现代管理的重要方面,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要素和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发展的软实力。要牢固树立文化兴企、文化强企的思维理念,坚持正确的方向和科学的方法,培育形成以企业精神、理想道德、价值理念、优良作风、行为规范和形象标识为主要内容,能够激发和凝聚员工的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人本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建设企业文化,铸就管理之魂。要坚持把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作为一个整体,突出企业特点,通过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使之成为员工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当前,要注意坚持文化建设与企业改革发展与转型升级同步推进,注重通过培育创新文化、责任文化、和谐文化,促进企业体制机制、科技与管理创新,促进企业品牌形象与内功建设持久深入。注重抓好先进文化的落地生根工作,促进企业内生动力与软实力不断提升,为企业实现科学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思想保障和文化支撑。

  4、要大力增强管理合力,开创企业管理工作新局面。

  企业是行业的主体,是加强管理的主要力量。行业组织是企业加强管理的助推者和服务者,要发挥好自身优势,积极作为。当前,在行业转型升级的攻坚战中,行业各级组织要提高对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克服“注重经济硬指标、视管理为软任务”等思想和工作偏颇,自觉将加强企业管理纳入行业发展的中心工作之中,纳入服务行业、服务企业的规划和日常行动之中。帮助企业理思路、提建议、谋规划、定重点,落实管理措施,推广管理经验。做到加强管理同步要求、同步检查、同步推进、同步落实。管理型协会更要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进行一次全会的深入学习研讨,并形成一个制度化的学习培训机制,不断充实新知识,树立新思维,努力建立一支专业水平高、服务本领强的职业化员工队伍,为提升协会整体服务力奠定基础。

  中机联与各级行业组织都要大力增强服务意识,发挥各自资源和平台优势,共同为企业强化管理做好服务。如以全面提升管理为目标的管理现代化示范工程等业务平台,要继续加强规范运作,通过管理模式和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推进、机械百强、汽车30强和机械500强发布等途径,以典型企业、典型成果、典型人物的示范作用,引导企业管理创新与水平提升;以提能力、创品牌为目标的质量建设等系列业务平台,要继续加大服务力度,通过诚信体系建设、品牌战略推进、群众性质量活动、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重点行业及产品价格监测等多种渠道,加快行业企业提质增效升级;以建队伍、塑形象?强素质?为目标的人才建设工程平台,要不断拓展服务领域,通过开展行业职业体系再造、职业资格认证、专业知识提升、技能竞赛培训、企业文化塑形及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咨询等形式,当好企业的参谋助手。

  各位代表,当前,改革正在向各领域纵深展开,机械工业也到了收官“十二五”、起步“十三五”的重要关口,行业协会商会的自身改革也即将启动,我们面临的任务十分艰巨。行业将继续遵循“稳增长、攻高端、夯基础、强管理、提质增效升级”的发展思路,全力推进既定目标完成,并着手做好“十三五”规划制定的筹备工作。强管理的各项任务一定要紧跟形势,确保落到实处,发挥出应有作用。行业协会要在做好服务的同时,精心做好改革的思想准备和工作预案,争取发展主动权,实现改革、服务双推进、双促进。

  我相信,具有优良传统的机械工业企业和各级组织,一定能够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针,牢记使命,凝心聚力,改革创新,拼搏进取, 开创行业企业管理工作新局面,为建设机械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新贡献!
冀ICP备12008941号-1
版权所有:河北装备制造网会 石家庄网站建设河北供求网 河北名企网荣誉企业-河北企业名录已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