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赵三明
“在汽车已经与IT充分融合发展的今天,中国车企如果还固守着传统汽车的旧有模式来发展自主品牌,可能迎来的还将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追赶过程。但如果换一种思维,用迎合当下年轻人思维的模式,另辟蹊径地去创造一些新的需求,那么中国自主品牌车企打开的可能就将是那扇通往幸福彼岸的大门。
不论是中国品牌车企的“十一连降”,还是外资品牌的“下沉式”营销策略,在中国品牌与外国品牌的较量中,似乎处于下风的总是前者。但让人们欣喜的是:在汽车智能化与互联化的发展竞争中,中国品牌车企仍然能不时亮出闪耀的星光。
神奇离我们并不远
以往,在诸如007系列电影等具有科幻性质的影片中,经常能够看到一辆受到遥控的豪华汽车,像有了灵魂似的自动缓缓向前或向后行驶,并打开车库门准确地停在泊位上。这种神奇的事情往往让孩子们充满幻想,并进一步产生探索其他宇宙奥秘的想法。
现在,这种近乎神奇的事情已经由一家中国汽车品牌厂商实现,它就是比亚迪的速锐轿车。2012年上市的这款三厢式紧凑型轿车,可在10米的可视范围内实现真正的遥控驾驶。遥控者使用智能钥匙,即可实现发动机远程启动、关闭,车辆的前进和后退,以及左右转向和低速行驶等一系列遥控驾驶功能。有了这样的设计,无论是将车停在狭窄的停车位,还是炎热夏日的提前制冷、寒冷冬天的预热,甚至是车窗的自动关闭,皆可以通过手中小小的车钥匙加以实现。
其实,具备一定智能能力的汽车不只有比亚迪速锐一款,在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的阵容中,不乏这种具备神奇能力的汽车,只不过在很多情况下它们并没有被人们所认识,尤其是每年几百万、上千万新车的私车家主,其中许多都忽略了我们自己品牌的车还有这些神奇的能力!
智能也许就在我们自己的座驾上
其他如搭载在上汽集团荣威350和MG5两款车型上的智能语音云驾驶系统——全面升级后的第二代i鄄Voka,即可很好地诠释智能汽车的理念。荣威350在2010年初上市时,即同时搭载了领先的InkaNet系统,它在丰田G-Book和通用OnStar的基础上,融入了3G网络系统,其中的对讲机功能、SNS全球车友社群等更是独创。iVoka的语音控制,包括了语音资讯查询、语音导航、语音搜索兴趣点、语音启动车载电话、语音收发短信、语音控制音乐、语音控制广播和语音资讯朗读等前瞻性车载科技,使便捷式语音操作在普通家用汽车上得以实现。更新一代的荣威智能语音云驾驶系统,则在人工智能语音交互科技的基础上,携“实时路况更新”和“捷径显示功能”两大进化技术,充分应用云计算技术,通过网络实时路况资讯的快速更新,提供智能畅行的行车导航规划,消除了驾驶者边开车边打电话、看短信等驾驶的安全隐患,从而大大降低了开车风险。
另一款长安悦翔的“InCall”智能多媒体系统,则通过与联通“沃”3G的合作,实现了拨打电话、交换数据等功能,并拥有行车导航、安全保障、影音娱乐等七大项共计26种功能。长安汽车为“InCall”系统建立了呼叫服务中心,只需按下“一键呼叫”按键就可以直接拨打至呼叫中心,在说出自己的目的地后,呼叫中心会将行驶的路线发送至本车的导航,这也是其相比传统导航最大的优势。实际上,对于一款售价只有几万元的小车而言,这在使用的本质上与我们常见的安吉星、G-Book、inkaNet等多媒体系统并无多大的区别。
即使在国外厂商最近热衷研究的自动驾驶技术领域,国内自主技术的研究也并没有停顿。如国内某家单位自主研发的无人驾驶智能汽车,在京津高速公路北京至天津的85分钟行程中,完全由汽车自身完成了从入北京台湖收费站到出天津东丽收费站的全部过程,全程达114公里。
“双互联”——一个互联可能还不够
近期刚发布的凯翼汽车,则更是带来了新的互联网思维。为了争夺年轻人这一最具潜力的市场,凯翼汽车依据他们的特性推出其自主研发的智能互联平台,以汽车为载体,整合音视频、计算、传感、控制等多项先进技术,构建了全方位的高效汽车安全管控系统。该系统使得用户不仅可以实时感知车内车外的各种状况,还能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迅速做出适当的干预和反应,全面提升汽车驾驶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据了解,为了让该智能互联平台更为丰满,达到更好的用户体验,凯翼汽车以自身资源整合行业领先的制造商,已经与多家知名IT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开发出了一整套对应的车载互联应用系统,在网络、娱乐、导航、控制方面让用户随时处于“全时在线”状态。这样,汽车将不再是单纯的交通工具,而是一个移动的办公室。
用“汽车中的小米”来形容凯翼可能也并不为过。更为“互联”的是,此次凯翼的推出,在其销售模式上也将积极探索互联网与实体店相结合的全新模式。未来,消费者将可以不用再去4S实体店即可实现在线选车、预约上门体验、在线购车等全部体验与购车环节。正如凯翼总经理郑兆瑞所说:“凯翼汽车不仅致力于打造智能互联汽车,还将采用创新的互联网思维来进行公司运作,通过技术和商业创新打造具有互联网思维的研发、营销体系。”可以预见,未来这种技术与销售模式的“双互联”,也许是更多中国自主品牌车企走向未来的途径。
另辟蹊径出新路
在汽车已经与IT充分融合发展的今天,如果还固守着传统汽车的旧有模式来发展自主品牌,可能迎来的还将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追赶过程。
上汽集团副总裁陈志鑫曾说过,自主品牌的前期投入肯定是非常大的,但盈利并不是上汽所看重的,关键是要提升自主品牌的溢价能力和制造能力。其中,溢价能力在很大程度上要靠产品与技术的推陈出新来加以解决。
对于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产业当前所遭遇到的困局,业内汽车专家乔梁表示,这是一个整体性难题,而不是某一个自主品牌汽车厂商遇到的困境。中国汽车产业自主品牌起步晚,比起外资品牌及合资品牌在技术积累方面薄弱,资金方面也存在不足。自主品牌汽车的推广以及售后服务,还远远无法与外资品牌以及合资品牌在市场上进行正面抗衡。
既然无法进行正面的全面抗衡,那么独辟蹊径,努力去开拓更多接合现代年轻人观念的智能与互联汽车技术,也许就是中国自主品牌可实现翻身的一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