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美、德、日等国政府和相关专业人士纷纷提出,通过发展智能制造业来重振制造业。在此环境下,中国的制造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2012年7月国务院发布的《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也指出:要做大做强智能制造装备,并最终实现该产业成为新的国民经济支点。
近年来,由人工智能技术、机器人技术和数字化制造技术等相结合的智能制造技术开始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和服务等制造业的各个环节,正催生智能制造业,引领新一轮制造业变革。金融危机以来,在寻求危机解决方案的过程中,美、德、日等国政府和相关专业人士纷纷提出,通过发展智能制造业来重振制造业。
在此环境下,中国的制造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不断攀升的土地和劳动力成本正在动摇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另一方面,中国庞大的中产阶级正在兴起,由此形成的巨大消费市场将对自然资源和基础设施造成巨大的压力。为了满足这些不断增长的需求,提高资源效率和优化核心制造过程不仅势在必行,而且需要快速创新。
智能制造可以分为两个层面。第一是自动化层面,指极大地提升生产力,生产质量稳定的高品质且符合国际标准的产品。第二是信息与自动化的融合。对于已经实现高度自动化的企业和国家,其提升竞争力的下一个举措即实现信息化。这种融合使生产、供应链和客户这三方无缝连接,使公司管理层可以实时掌握各种生产信息帮助其迅速进行商业决策,从而实现对市场变化的迅速反应。
2012年7月国务院发布的《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也指出:要做大做强智能制造装备,把高端装备制造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促进制造业向智能化、精密化、绿色化发展。智能制造是一种由智能机器和人类专家共同组成的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它在制造过程中能进行诸如分析、推理、判断、构思和决策等智能活动。
21世纪是智能制造获得重大发展和广泛应用的时代,智能制造将引发制造业革命,并将重新构筑全球制造业的竞争格局。近5—10年以来,我国的智能制造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以新型传感器、智能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自动化成套生产线为代表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汽车自动化焊接生产线、金属数字化加工车间等一大批成套装备实现突破,工业自动化系统、仪器仪表、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等部分装备产业领域销售收入超三千亿,但是智能制造技术和智能测控装置长期发展滞后,智能化制造模式远未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以工业机器人在制造业的应用为例,工业发达国家每万名生产工人占有机器人的数量已达200台左右,其中日本最高达到了300多台,但是在我国,仅仅只有15台。
中国国内多数企业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但是还远未达到智能化的高度。“十二五”及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国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也是促进制造业由大变强的攻坚时期,综合考虑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和未来全球产业的竞争格局,我国将从战略的高度重视发展高端制造业,把加快发展智能制造放在突出位置,作为引领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