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会议通知
·关于推荐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论证
·2017年3月22日华北制冷、
·制造业及大健康产业资深专家库的
·对标创新降本,科理咨询先行
·探讨中国智能制造升级解决方案,
更多>>新闻中心
·日前我协会资深专家与国家康养行
·河北省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协会等1
·工程机械行业市场周期研讨会
·《关于深化制造业金融服务 助力
·走进太行老区 服务经济建设
·第20届天津工博会圆满落幕
·河北省企业联合会河北省机械工业
更多>>联系我们

河北装备制造网

地址:石家庄市合作路81号

电话:031185869675(办)

邮箱:1318080586@qq.com

网址:http://www.hbjqx.com

邮编:050051

产业政策
关于实施工业转型升级攻坚行动的意见
浏览:1224次
                                        关于实施工业转型升级攻坚行动的意见
                                                     来源:2013-10-10 河北日报     
    为贯彻落实省委八届五次全会精神,全面推进工业强省战略,着力促进工业转型升级,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全省实施工业转型升级攻坚行动。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十百千工程”为抓手,坚持工业转型升级与环渤海地区崛起、京津冀协同发展相结合,坚持“有中生新”和“无中生有”相结合,坚持转型升级和赶超发展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主导作用,积极有为地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组织结构和布局结构。强化项目推动、基地支撑、龙头带动、品牌引领、集群发展,推动工业加快向创新驱动、绿色低碳、智能制造、服务化发展、内需主导转型,促进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实现我省工业科学发展、赶超发展。
    二、主要目标
    通过实施工业转型升级攻坚行动,实现总量赶超跨越、结构优化升级、质量效益提高、创新能力增强、能耗排放下降的目标。
    总量赶超跨越。到2015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2010年力争实现翻番,达到1.6万亿元,年均递增13%以上,规模以上企业数量比2012年增加5000家以上。到2017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8万亿元左右,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达到1.8万家以上。
    结构优化升级。到2015年,工业投资达到1.5万亿元,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50%以上,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到60%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5%以上;沿海地区、环京津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均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到2017年,工业投资达到1.8万亿元,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到65%以上;钢铁产能控制在2亿吨以内,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6%以上,成为第一大主导产业;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达到全国平均水平;沿海地区、环京津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进一步提高。
    质量效益提高。到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年均增长15%以上,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到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4600亿元左右,较2012年实现翻番,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创新能力增强。到2015年,大中型工业企业研究开发经费达到当年销售收入2%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率提高到7%左右,25%以上的大中型企业建立技术研发机构,大中型工业企业数控化率达到70%。到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0.7%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率提高到8%以上,大中型工业企业数控化数率达到80%。
    能耗排放下降。到2015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22%以上,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比2010年削减15%、15%、25%和30%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0年下降27%,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2%以上。到2017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比2012年下降20%以上,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5%左右,各类资源得到高效利用,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三、主要任务
    (一)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1.实施千项技改项目。围绕钢铁、装备制造、石化、建材、轻工、食品、纺织服装、医药八大传统产业,突出重点基地(园区)、企业和产品,着力在完善产业链条、提高节能减排水平、提升工艺技术装备水平、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取得新突破。每年重点推进1000项对调结构转方式有重大影响的技改项目,突出抓好100项科技成果产业化、300项延伸产业链条、100项“两化”融合、200项节能降耗减排、100项产业聚集公共服务平台和制造业服务化、100项强基工程和100项龙头企业培育项目。到2017年,千项技改项目投入产出比达到1∶2.8以上。
    2.推进重点行业升级改造。钢铁行业,推进钢材产品精深加工,巩固发展优势板材品种,发展高强度建筑用钢,热轧带肋钢筋中400兆帕及以上产品产量超过70%;延伸完善钢铁产业链,支持发展高速铁路、高强度轿车、造船等用钢,以及工磨具钢、高速工具钢、电工钢、高等级管线钢等关键钢材新品种;推进城市钢铁企业向沿海临港地区搬迁改造,支持曹妃甸精品钢和承德钒钛制品基地建设。装备制造业,组织实施通用飞机、智能制造装备等专项,形成30个国际国内领先的优势产品;实施强基工程,提升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水平;延伸汽车、输变电、风电、高速动车、轨道交通等八大产业链;加快制造业服务化,增强产品效能,拓展在线维护,提高专业化总集成、总承包服务水平;推进保定长城汽车及零部件、沧州管道、冀南装备等5个基地建设;打造唐山轨道客车等10个超百亿元企业,其中长城汽车、新兴铸管销售收入超千亿元。石化和化学工业,推进原油炼化一体化,加快实施中石油华北石化、中石化石家庄炼化两个千万吨炼油项目,开发生产高档溶剂油、润滑油、高等级道路沥青等产业链延伸产品;加快发展新型煤化工,支持煤焦油深加工、粗苯加氢精制等;支持离子膜烧碱扩能改造,延伸氯碱上下游产业链,发展高性能、绿色环保和高附加值的染料、涂料、电子化学品、生物技术产品等。加快建设曹妃甸石油化工、石家庄循环化工、渤海新区高端化工等基地。其他传统产业,开发生产新型墙体、防水、保温等建筑材料,占比达到65%;新型干法水泥熟料比重达到98%以上,玻璃深加工率达到65%以上,加快建设沙河玻璃制造及深加工基地。延长皮革产业链条,加快发展高档皮革制品;推进家电、家具等产业集群发展。在葡萄酒、乳制品等行业全面推广食品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建设一批特色食品基地,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农副产品深加工率达到65%以上,食品工业与农业产值比达到1∶1。培育发展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加快发展服装、家用、产业用纺织品,支持高阳纺织循环产业园建设。推进创新药品研发和产业化,发展高附加值抗生素原料药与制剂,化学药品制剂占比达到70%;积极拓展中药、民族特色药新兴领域,支持安国中药都建设。
    (二)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1.实施八大工程。推进实施新能源及应用示范、信息产业升级、生物产业创新发展、新材料特色产业链壮大、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技术产业化、新能源汽车示范和新兴海洋产业培育等八大工程,进一步延伸太阳能光伏电池、风力发电等新能源产业链,信息通信、平板显示、半导体照明、软件与新兴信息服务等信息产业链,生物制药产业链,新能源材料、钒钛等新材料产业链,航空航天、核电等高端装备产业链,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海洋装备等新兴产业链。认真落实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行动计划,推进国家新能源集成应用、新型平板显示、物联网和云计算、蛋白类等生物药物和疫苗、航空装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及关键部件、海洋工程装备等重大工程,争创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开展太阳能光伏、LED照明、新能源汽车等应用示范试点,引导消费、开拓市场,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列入政府采购目录。大力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研究制定扶持政策和措施,狠抓重点企业、园区和基地,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到2015年全省节能环保产业销售收入达到2350亿元,2017年达到3080亿元,比2010年翻两番。深入实施服务业拓展计划,加快发展面向工业生产的现代服务业,力促发展提速、水平提升。突出抓好300个总投资10亿元以上具有引领作用的大项目建设,力争在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产业等有比较优势的领域,在海洋经济、高端装备制造等有发展潜力的产业,打造局部优势。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到2015年达到3000亿元,2017年达到4100亿元以上。
    2.打造示范基地。重点加快石家庄国家生物产业、保定国家新能源产业、廊坊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和石家庄、廊坊国家高技术服务业等5个具有相当规模国家级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扶持壮大邢台光伏产业、邯郸新材料、石家庄半导体照明、安国现代中药、唐山高端装备制造、承德仪器仪表、秦皇岛数据产业、承德钒钛新材料、张家口张北新能源等9个高成长性特色产业基地。着力培育唐山高速动车产业、曹妃甸新能源汽车城、秦皇岛信息产业基地及沧州临港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石家庄信息产业、宁晋太阳能硅材料等30个新兴产业聚集区。到2017年,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达到30个。
    (三)着力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1.引进培养创新型人才。采用柔性引智方式,多途径、多方式吸引京津高层次创新人才,通过兼职、技术合作、研究开发、项目引进等方式来冀创业发展或进行咨询服务。建立院士工作站,推进与两院院士全方位、深层次的合作。依托重大项目和创新平台,实施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开发“巨人计划”,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引进100名左右创新创业领军人才,打造100个左右创新创业团队。组织大中型企业开展TRIZ创新过程和方法培训。实施技能大师培养工程和燕赵金蓝领培训计划,建立50个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50个技能大师工作室和100个中小企业人才培训基地。
    2.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实施钢铁产业技术升级等重大科技专项,重点开发汽车用钢、造船用钢等高端产品,在冷轧板型控制技术、晶硅电池转化效率、基础制造装备、高速列车车体技术、海上风电机组整机及关键部件、智能制造装备、高档数控机床、新一代移动通信和北斗卫星导航终端、高端装备、高附加值新材料、新能源混合动力整车、新型海洋创新药、生物制造、生物医学工程等方面,攻克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加强生产过程智能化和生产装备数字化应用示范,提升集散控制、数字控制等自动化和信息化技术集成创新能力。推广节能减排和循环利用重大技术。每年开发1000项省级工业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其中30%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到2015年,突破100项有前瞻性的关键技术,重点推广200项量大面广的共性技术。到2017年,专利授权量达到10万件。
    3.加快建设创新平台。支持优势企业联合省内外特别是京津高校和科研院所,建设协同创新、工业(产业)技术研究院等产学研用相结合创新平台。提升国家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的创新能力,支持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培育发展专业化的工业设计、研发机构,推动燕山大学等大专院校、科研机构、设计及制造企业开展工业设计基础性、应用性研究及外包合作。到2017年,建成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10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60个,企业技术中心450个,培育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50家,创建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10家。
    4.实施品牌培育工程。以装备制造、轻工、食品、医药等行业为重点,建立健全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理体系。培育千家企业品牌和千项省级以上名牌产品。在大中型工业企业推行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和六西格玛、零缺陷管理等先进适用的质量管理方法。到2017年,培育国家级、省级质量标杆企业10家、50家。
    (四)推进产业集聚发展。
    1.做强产业集群和工业园区。各县(市)要结合本地比较优势,制定产业聚集区、工业园区发展规划和年度发展计划,实现以业兴城、以城促产、产城互动,加快县域工业发展。实施示范工程,培育50个省级示范产业集群。强化要素保障,每个县(市)至少建成一个资本规模达到1亿元以上的核心担保机构,每县(市)每年安排至少150亩用地指标,专项用于产业集群发展。建设专业市场,重点培育30个产业集群建成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专业市场和物流体系。培育区域品牌,年营业收入百亿元以上产业集群都要争创1至2个“国字号”区域品牌。做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每个产业集群都要建设1至2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满足集群内企业共性技术和服务需求。到2017年,力争每个县(市)建成1至2个创新能力强、专业化程度高、有一定规模和较大影响的工业园区、聚集区,年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产业集群达到100个以上,其中超千亿元的达到4个。
    2.扶持规模企业。加快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通过项目资金扶持,建立年主营业务收入超1000万元的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信息库,完善新建项目入统保障机制,每年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700家以上;在抓好试点工作基础上,全面推进个体工商户转企业法人和小规模纳税人转一般纳税人工作。大力培育超大规模企业,对百家优势企业实施重点扶持,争创全国乃至世界第一或唯一,带动产业发展。每年选择200家产业集群龙头骨干企业给予重点支持。加快推进钢铁、水泥、玻璃、食品等行业和皮革、服装、管道装备等产业集群企业兼并重组。到2017年,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企业由2012年的48家发展到60家以上,超千亿元企业由2012年的3家发展到10家以上,5家进入世界500强,50家科技型高成长性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30亿元;钢铁行业前10家、水泥行业前3家、玻璃行业前5家、食品行业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的企业产业集中度分别达到75%、70%、80%、70%。
    3.培育中小企业。实施创办小企业计划,降低创业门槛,推进全民创业,每县(市)每年安排至少50亩用地指标专项用于中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建设,每年新增小微企业5000家以上。强化人才支撑,每年选送1万名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1000名规模以上民营企业高级管理人员、100名民营企业家进行专题培训。加强金融支持,推进金融机构与中小微企业对接,发展300家小额贷款公司,做大做强600家融资性担保机构。实施创新驱动,培育1200个中小企业名牌产品、1000件中小企业著名商标、1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引导中小企业加快向“专精特新”方向转型。到2017年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30000家以上,中小企业增加值占全省GDP、上缴税金占全省财政收入的比重分别达到53%和58%。全省每万人拥有中小企业40个以上。
    (五)推动绿色循环发展。
    1.着力化解过剩产能。通过“消化一批、转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控制产能总量,优化产业布局。严格能耗、环保、安全、质量等指标约束,严禁核准产能过剩行业新增产能项目,坚决停建、查处违规在建项目,坚决遏制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盲目扩张。着力抓好钢铁产业结构调整,建立产能退出奖励、交易机制,实行最严格能耗、排放标准,制定整合重组方案,实行行政问责制度。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力度,完善市场准入、差别电价、要素供应和信贷政策,研究制定全省水泥和玻璃行业压减过剩产能实施意见,淘汰水泥落后产能6100万吨以上,平板玻璃落后产能3600万重量箱以上,提前1年完成“十二五”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加大对小冶炼、小化工、小建材、小造纸、小制革、小印染和小酿造等能耗高、污染严重、安全隐患突出的小企业关闭力度。结合城区内企业搬迁和县城建设,加快推进城区内落后产能淘汰。
    2.推进节能节水降耗。严格能源消费总量和激励约束机制,深入开展重点用能企业能效对标达标和能源审计。实施能效提升计划,重点抓好钢铁、石化、建材等行业100家重点用能企业能源管理中心示范项目建设,形成年节能200万吨标煤的能力。大力推广高效电机、风机、水泵、空压机、变压器,到2017年,推广高效电机400万千瓦,淘汰低效电机500万千瓦,电机系统节能技术改造400万千瓦,提升电机系统运行效率5个百分点。钢铁行业重点提升转炉负能炼钢水平,二次能源回收利用率达到100%,企业自发电量占总用电量比重达到60%左右。水泥行业重点推广节能减排在线仿真技术和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水泥窑纯低温余热发电比例达到100%。平板玻璃行业重点推广炉窑全保温技术、全氧富氧燃烧技术,玻璃窑纯低温发电应用比例达到100%。加快推进工业节水技术改造,制定节水强制性标准,加快淘汰落后高耗水工艺、设备和产品,推进工业污水深度处理和回用,在钢铁、石化、纺织染整、造纸、制药等高耗水行业开展节水型企业创建活动,到2017年,培育5个节水型工业示范园区和50家节水型标杆企业。
    3.促进清洁生产和污染防治。进一步加强工业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强化对“双超双有”企业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和评估,高费清洁生产项目实施率达到60%以上,高污染高排放行业70%以上企业达到清洁生产水平。组织开展有毒有害原料(产品)替代,适时发布替代目录。加强工业烟气、粉尘排放治理,到2017年钢铁、石化、水泥等行业基本完成脱硫、脱硝和除尘设施建设与改造升级。建立工业企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实施清洁生产示范工程,国家和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的企业全部达到清洁生产水平,在钢铁、化工、印染、造纸、铅酸蓄电池等重点行业,培育10个省级清洁生产示范园区和100家清洁生产示范企业。
    4.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工业和信息化部门与环境保护部门要密切协作,加大发展循环经济力度,进一步加强废旧物资资源的综合利用。以尾矿等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为重点,建立较为完善的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技术支撑体系、多级开发利用体系和产业发展体系,尾矿、粉煤灰、煤矸石、工业副产石膏、冶炼渣等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回收利用率显著提高。完善废旧机电产品、废旧金属、废旧轮胎、废旧家电等回收循环利用体系,扩大再生利用产业规模。到2017年,建成20个省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培育100家资源综合利用示范企业。
    (六)推进“两化”深度融合。
    1.加快信息技术深度应用。以产品高端化、研发设计知识化、生产制造智能化、全生命周期绿色化、制造服务化、企业数字化为方向,每年实施100项“两化”深度融合示范项目。在钢铁、石化、建材等行业推广工艺模拟、生产过程控制、MES\ERP\SCM集成、能源管理、环境监测等应用。在装备制造、船舶产业和基础产品等领域,推广数字化协同设计、PLM(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虚拟制造、柔性生产等应用,加快智能产品(装备)和在线服务等新型业态发展。在轻工、纺织、食品、医药等行业,推广产品研发、原料控制、品牌建设、质量管理、产品追溯等关键环节的信息化应用。组织主要行业大中型企业,重点推进研发与生产集成、管理与控制集成、产供销集成、财务与业务集成、决策支持等综合集成应用,打造数字企业。到2017年,主要行业大中型工业企业数字化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90%,进入综合集成应用阶段的比率达到60%。
    2.发展电子商务和物流信息化。围绕钢铁、煤炭、铁矿石、纺织、农产品等产业,在全省建设10个大宗商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围绕县域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推动100个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建设;围绕名优特产品,推动1000个单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建设。大力发展信息消费产业。积极推广射频识别、卫星定位等物流信息技术应用,加快供应链物流、快递物流、港口物流以及物流园区信息化,建立制造企业、商贸企业与物流企业信息对接平台,实现协同发展。到2017年,全省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1.8万亿元。
    3.实施“两化”融合示范引领工程。借鉴和推广国家级试验区的经验做法,重点将保定新能源及能源装备、石家庄生物制药等十大工业基地打造成“两化”深度融合示范区。每年培育“两化”深度融合重点企业100家和示范企业15家,争创一批国家示范企业。以年营业收入50亿元以上的特色产业集群为重点,每年培育10个省级“两化”融合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辐射形成120个省级重点产业集群“两化”融合公共服务平台。定期开展面向企业、行业、区域的“两化”深度融合发展水平评估工作。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工业转型升级的主战场在市、县(市、区),主体是企业,要进一步强化目标责任制,把转型升级各项目标、任务和责任,分解落实到各级各部门和企业。各级党委、政府要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明确目标任务,制定和完善政策措施,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各市、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是本地工业转型升级工作的主要责任人,重点行业要明确专人牵头负责,组成专门班子,制定转型升级路线图,突出抓好工业园区和大企业集团。要把石家庄和唐山作为全省转型升级工作的重点和突破口,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省委、省政府每半年听取一次全省工业转型升级工作汇报,加强指导协调,解决突出问题。省委组织部要把工业转型升级纳入对市、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指标体系。省直有关部门要研究制定年度目标和推进措施,加强协作,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二)深化对标行动。开展对标培训,引导行业企业制定跟进、赶超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开展技术对标、管理对标、能效对标和对标咨询,建立网上对标平台、重点行业对标标准数据库、京津冀高级管理人才库和企业发展战略决策咨询专家库。发挥对标示范企业的典型引领作用,鼓励企业采用国际先进标准,参与国家标准制(修)订。
    (三)实施项目带动。进一步解放思想、扩大开放,牢固树立项目强省、强市、强县观念,跟踪名企,对接京津,招商引资,推动百家央企、百家知名民企和世界500强企业在我省设立区域总部、研发中心、销售中心和生产加工企业。落实重大项目分级负责制,以“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全程化“保姆式”服务推动项目建设。转变政府职能,简化审批程序,提高行政效率,重点在公共平台、物流配送、产业配套等方面完善保障措施,加强协调服务。
    (四)强化政策支持。优化工业发展环境,严格落实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充分运用省级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改造、中小企业、科技计划、节能减排等专项资金,积极争取国家各类资金支持。加大对全省23个资源县(市)经济转型升级工作的政策支持力度,针对资源县(市)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研究出台相关政策措施,省、市两级在规划重大产业项目布局时,要适当向资源县(市)倾斜。增加中小微企业政府采购份额,负有预算编制职责的部门,要预留年度政府采购项目预算总额的30%以上专门面向中小企业采购,其中预留给小型微型企业的比例不低于60%。鼓励企业通过上市、发行企业债券、中期票据和集合债券等形式融资,开展银企对接,支持金融机构创新信贷品种和方式,鼓励和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对中小微企业贷款。加大工业用地保障力度,重点保障重大产业项目用地。

   

冀ICP备12008941号-1
版权所有:河北装备制造网会 石家庄网站建设河北供求网 河北名企网荣誉企业-河北企业名录已收录